400-877-6018

民生信息化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时间:2019-09-16  阅读:

1、民生信息化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软件产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出台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印发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更是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12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22号),对我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作出详细规划。《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将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国家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布局当中,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发展的“一号工程”。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2011年7月,人社部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人社部发〔2011〕71号)明确提出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为重点,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程。完善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功能,建成覆盖全国、联通城乡、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建设统一的跨地区信息交换和结算平台,支持各级各类业务协同办理,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2011年9月,人社部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人社部发[2011]99号),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12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视社会民生领域软件研发,提高在科技、教育、医疗、社保、环保和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大力支持面向生活领域的软件开发和消费型信息服务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新需求。结合国家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加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科技、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交通、环保和安全生产等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先

试点、再示范、后推广的方式逐步推进,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大力推广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应用。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会议指出,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改进管理服务,做到方便利民。

(2)经济环境促进行业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然而,经济形势越复杂,保障和改善民生越重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扩大覆盖范围,将被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将为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民生行业信息化市场不断扩容

人社部发布的《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5,253亿元,比上年增长4,514亿元,增长率为14.7%。基金支出合计27,9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85亿元,增长率为19.7%。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征缴收入19,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019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9,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1,275亿元。

2013年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截至2013年末,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7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81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3,768万人。全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个人缴费63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基金支出1,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基金累计结存3,006亿元。

规划到“十二五”期末,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5亿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2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亿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60岁以上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并逐步提高待遇水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70%、70%。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

民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国范围的、长期的工程。社会保障体系是支撑“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体系之一。随着社会保障体系面向领域的扩张、保障人群范围的扩大,社保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一个长期发展和不断改进的建设过程。由于国家近几年来对社保民生的重视,再加之社保政策的新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不断加大对社保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为主的民生行业信息化市场将不断扩大。

(4)技术进步将推动行业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动社保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的创新,同时也将促进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将逐渐应用到民生信息化领域,推动民生行业信息化建设飞跃式发展。

(5)社保卡发卡量和需求量之间存在缺口,卡相关系统建设和应用将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自1993年“金卡工程”开展以来,我国卡应用的推广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卡功能应用和推行数量都与我国未来社保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十二五”期间社保卡解决方案厂商市场空间巨大。

从卡的功能应用来看,《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用(2008-2013年)发展规划》强调了IC卡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指出:社保卡要实现“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建设目标,在社保领域面向服务对象只发一张卡,并能在全国网络中畅通无阻地使用;应用领域涵盖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卫生、公积金等领域;随着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全国联网的实施,异地养老、医疗、职介、协查、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等业务将逐渐通过网络来实现;利用互联网实现网上职介、网上申报等自助式服务也将逐步展开;重点加强社会保障卡建设与金保工程应用系统建设的协调发展,确保实现社保IC卡的有效应用;要促进社会保障卡的异地联网应用,进一步扩大发卡密钥申领和发卡城市数量,进一步加大符合规范的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规模。然而由于我国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目前我国社保卡的应用还局限于一定地区范围内,不能做到“全国通用”,并且加载功能十分有限。

从卡的推行数量来看,截止2014年1月,全国持卡人数已达到5.09亿,全国已有30个省份发行了社会保障卡。根据人社部《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社保卡的推行已经被纳入国家总体部署,并确定了“全面发行社会保障卡,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发卡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的目标。可见卡的推行数量现状与目标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保卡发行速度必然加快,以达到规划目标,更满足参保人群的客观需求。随着社保卡金融功能的加载,相关卡的应用也将为社保信息化厂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民生信息化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民生信息化领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当高:一方面行业业务知识非常全面,技术更新速度快,行业内企业要对技术、运维、行业管理有深入的研究与理解,掌握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各地政策不完全统一,新政策不断推出,各级政府对信息化的水平、范围、层次、内容的要求差异较大,行业内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软件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