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7-6018

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时间:2019-09-16  阅读:

1、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园林绿化行业以其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概念已经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园林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主要受以下有利因素的影响:

(1)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是园林绿化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前提,有助于提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园林绿化市场需求水平的提高,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园林绿化行业相关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实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将有利于园林绿化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

自1992年国务院颁布《城市绿化条例》以来,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有关园林绿化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使我国园林绿化行业逐渐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健康发展轨道。在《城市绿化条例》指引下,国家各部门、各地区陆续出台的配套产业政策,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0年8月,住建部修订并下发了《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城市园林面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了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调经济发展过程要注重生态环境治理。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风景园林学科被批准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加大对园林绿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反映出国家对园林绿化行业日益重视。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园林绿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得到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

2011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绿色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导下,各地区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都积极制定相关的规划,出台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实施措施,推动园林绿化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明确要求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鼓励利用市场机制,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多层次、多形式推进造林绿化;对2011-2020年期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路和铁路宜绿化路段绿化率、河渠

湖库水利设施绿化、矿区植被恢复等提出明确任务指标。

(2)我国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

经济稳步增长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的经济基础。我国1996年城市化率为30.48%,开始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2014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业人口。

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来说,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倡导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强建设绿化基础设施力度,是维持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经济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日渐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持续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生态植被修复。政府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认知,有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我国城市化建设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提出“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提出“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十二五”期间的城市化发展,将同时拉动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改善需求和新增城镇人口住房需求。

(3)园林绿化行业竞争趋向良性发展

据《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2009—2010年度》发布数据,截至2010年6月我国园林绿化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6,000家,园林绿化行业内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约占总数的90%以上,但在资金实力、专业技术和管理上与大型企业相比不具备优势,业务拓展空间比较局限。

大型园林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技术、人才储备情况和管理经验相对较好,在经营过程中有能力在从事绿化工程施工业务的同时,发展绿化苗木种植、园林景观设计及园林养护等业务,从而分散经营风险,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断提高。

随着市场化程度加深和行业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行业市场秩序也将进一步规范,园林绿化行业优胜劣汰的局面会更加突出。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园林企业将乘势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日趋良性化,并将促进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

(4)各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城市生活质量、生存环境日益重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各级政府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1992年建设部在全国开展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在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为加速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2004年,建设部开展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活动。

自2007年6月建设部确定将青岛等11个城市列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后,国内多个国家园林城市都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积极倡导我国城市森林建设。截至2014年9月,国内已有75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各地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对于加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参加上述创建活动成为各地政府工作重要内容和考核标准,政府大力支持和参与城市绿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5)“美丽中国”建设热潮推动园林绿化行业持续发展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为落实“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住建部迅速出台了《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园林绿化的主要任务,提出“在积极拓展城市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均衡绿地分布,加强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的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紧密结合城市居民日常游憩、出行等需求,加快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和绿道建设;继续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断完善绿地系统综合功能;以保护城市规划区内水系、山体、湿地、林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统筹城乡绿化发展”。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本次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单列其中,凸显我国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

随着上述政策在全国各地的逐步落实,将为我国园林绿化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进一步推动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2、园林绿化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园林绿化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园林绿化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步较晚,目前的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标准化程度较低,存在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问题。目前已颁布园林绿化方面的标准,未能很好地涵盖园林绿化行业的主要专业领域,以及体现各专业领域的特点,例如在花卉苗木领域标准多而全面,而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安全、管护等方面的标准却较少。有些标准随着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已经难以适应实际操作管理需要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园林绿化行业内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园林绿化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园林绿化行业涉及的学科范围越来越广,包括植物学、传统美学、建筑工程、材料、勘察设计、环境科学等多个专业领域,行业发展对综合性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也对园林绿化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园林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政府和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不足,园林一直是边缘学科,直到2011年3月风景园林学才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一级学科。

国内园林专业教育发展历程短,专业教育的相对匮乏且滞后于行业的发展,造成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园林从业人员比例较小,尤其是跨景观设计和工程施工两大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尽管园林绿化作为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能够广泛吸引各相关专业的人才,但是从行业整体来看,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的状况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行业的快速发展。

(3)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

房地产行业是园林绿化行业的重要下游行业,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园林绿化行业将产生间接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城市房价涨幅较大,为了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控制投资性房地产需求,政府对房地产行业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力度强、持续期长,从当前实际调控效果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资金实力较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能会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使园林绿化企业面临市场开拓和业务扩张难度加大、工程款回收速度放缓以及应收账款坏账增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