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7-6018

疫苗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时间:2020-03-08  阅读:

 

1、疫苗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对疫苗行业的大力扶持

1978年我国开始推行儿童计划免疫规划,其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即对七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我国免疫规划体系的系统性建设正式开始;1992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列入国家计划免疫范畴;2007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的疫苗种类扩大至14种,预防15种疾病。未来随着生物科技进步、国家财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不断扩大。2006年,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将生物产业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十二五”国家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2011年12月22日,国务院通过的《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疫苗供应体系,实现常态必保,应急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我国疫苗供应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具备与发达国家同步应对突发和重大疫情的实力。为此,针对现有疫苗供应体系的薄弱环节,着力加强能力建设,重点提升研发实力,实现疫情监控及疫苗研发、生产、流通、接种、储备、监管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按照《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国家确定了疫苗供应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培育重要急需新产品、建设关键研发设施、扩增急需产能和实物储备、提高疫苗行业装备水平、建立疫苗质量检验体系,这些重点项目将安排投资规模约94亿元。”

疫苗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在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减少社会医疗支出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另外,国家政策对疫苗行业的大力支持,也必将为行业内具有领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的疫苗生产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人口增长、老龄化加剧加大对疫苗产品的需求

巨大的人口基数下,我国社会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推动了我国疫苗行业的刚性增长。

①人口自然增长

2016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75亿人,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近年来新生儿数量稳定在1,600万人以上。2011年至2015年全国新生儿数量情况如下:

疫苗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②人口老龄化

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5%,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47%,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抵抗力弱,是某些疾病的高发群体,其健康状况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肺炎疫苗为例,肺炎球菌感染是肺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的主要病因,接种肺炎疫苗是预防肺炎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65岁以上老人接种的预防肺炎感染的疫苗,而我国的接种比例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水平。当前国内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生产厂家仅有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进口疫苗由默克和赛诺菲•巴斯德生产。该产品属于公司在研项目之一,已经于2013年7月12日申请药品注册批件,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3)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用于疾病预防支出的大幅增加

医疗保健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居民医疗保健意识和医疗支出不断上升,从而拉动疫苗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66元,同比增长8.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195元,同比增长8.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同比增长8.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0%。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关注度也逐步提升,从而带动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迅速提高。我国城镇人口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从2000年的每人每年318.07元增加到2014年的1,305.60元,农村人口的医疗保健支出也从2000年的每人每年87.57元增加到2014年的753.9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为我国疫苗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1年~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如下:

疫苗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4)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

1998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着手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实行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幅度扩大医保覆盖人群;2009年新医改启动,提出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2009年7月13日,原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等五部委联合签署下发了《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农卫发[2009]68号),规定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最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已经达到66,570万人。综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对疫苗行业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医改将促使我国医药行业步入更健康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医药产品需求将不断释放,并促进疫苗行业较快发展。

2、疫苗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近年来,我国疫苗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大型跨国疫苗生产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对新疫苗的研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比较落后,限制了我国疫苗生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导致国内疫苗生产企业普遍以经营仿制疫苗为主。

(2)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

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有超过30家疫苗生产企业,企业数量较多、规模相对偏小,除了四联苗和60µg乙肝疫苗等少数产品以外,绝大多数产品较为单一且缺乏自身特色,与发达国家疫苗生产企业相比,无论产业集中度还是企业销售规模方面,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