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7-6018

监测行业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0-01-19  阅读:

1、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1)水质监测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水质监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水质监测设备全行业销量取得显著增长,具体如下:

监测行业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①污染源在线监测市场领域

废水污染源排污是影响我国水环境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国实施水环境监控和治理的首要对象。根据《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数据,以直排海污染源为例,2018年全国453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综合排放口监测结果显示,污水排放总量约为866,424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为147,625吨,石油类457.6吨,氨氮为6,217吨,总氮为50,873吨,总磷为1,280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COD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0%、氨氮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0%的约束性目标。我国废水污染源排污的监控和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原有设备的更新替换:2007年2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发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环办函【2007】93号),要求国控重点污染源在2008年底前完成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和验收。此后,各级地方环保部门也陆续开始要求本地区省控、市控污染源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我国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根据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平均5-8年的寿命期间测算,2010年至2013年安装的大量污染源水质监测设备目前已进入更新替换期,带来相应的市场需求。

●监测因子不断增加:《“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新增“氨氮”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减排考核体系。这就意味着,氨氮在线监测设备迎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函【2011】13号)也提出要加强对铅(Pb)、汞(Hg)、镉(Cd)、铬(Cr)等重金属和类金属砷(As)等污染物的重点防控,并兼顾镍(Ni)、铜(Cu)、

锌(Zn)、银(Ag)、钒(V)、锰(Mn)、钴(Co)、铊(Tl)、锑(Sb)等其他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控管理,重金属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旺盛。

●监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环保部门纳入监控管理的企业范围不断扩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从2007年的7,833家增加至2016年的14,312家,增长了82.71%,此外,各级地方环保部门也将越来越多的排污企业纳入监测管理的范围。随着监控力度的加强和监控企业范围的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测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

②地表水在线监测市场领域

根据《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披露,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的1,613个国考断面中,Ⅰ类占5.0%,Ⅱ类占43.0%,Ⅲ类占26.3%,Ⅳ类占14.4%,Ⅴ类占4.5%,劣Ⅴ类占6.9%。与2017年相比,Ⅰ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Ⅱ类上升6.3个百分点,Ⅲ类下降6.6个百分点,Ⅳ类下降0.2个百分点,Ⅴ类下降0.7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1.5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由此可见,我国地表水整体环境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水环境监测及治理的工作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目前,我国地表水监测工作存在着站点布局不合理、城乡之间及东中西部之间环境监测能力差异大、基层监测站点设备短缺、监测范围小、监测指标不全面等诸多问题。《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进一步优化环境监测的点位、指标和频次,提高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统一规划、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总体覆盖80%左右的区县,人口密集的区县实现全覆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实现全覆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于2016年11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即由中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促进治水常态化,首先要求完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实施水质在线监测与执法同步。此外,2017年环保部提出全国考核断面的水质自动站需尽快完成升级改造工作,这一举动体现了国家对地表水监测领域的高度重视。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提出组织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排名,对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县级城镇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开展监测,组织做好国界河流监测,此举为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地表水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计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在地表水监测领域内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考核断面水站仪器设备补齐、升级:根据2018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采测分离和水质自动站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2018】14号)的规定,2018年7月底前,完成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工作,已建成的水质自动站房未达到建设标准要求的,尽快完成仪器设备的补齐更新和功能升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监测仪器的测试原理、测试量程和性能指标符合《地表水自动监测》(HJ915-2017)的要求,并具备参数和时间设置、自动校准、标液核查、故障自动报警、断电恢复等功能;第二,监测项目至少覆盖常规9参数;第三,集成系统应高度集成水质自动站各单元模块。综合上述原因,可见未来将有大量水质自动监测站点产生设备更新替换的需求。

●国控地表水监测站点及监测因子的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个数由759个增加到972个,根据2017年《关于做好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的通知》规定,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范围为2,050个地表水断面,此举将进一步扩充地表水国控断面。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采测分离和水质自动站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2018】14号)的规定,地表水断面事权上收工作要求水质自动站的监测项目至少覆盖参数个数由7参数(水温、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增加至9参数(水温、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湖库站点增加叶绿素a和藻密度,地表水监测因子明显增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地表水质量列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增地表水质量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十三五”期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高到70%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降低至5%以下,地表水在线监测市场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③地下水在线监测市场领域

根据《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全国10,168个国家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Ⅰ类水质监测点占1.9%,Ⅱ类占9.0%,Ⅲ类占2.9%,Ⅳ类占70.7%,Ⅴ类占15.5%。

监测行业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方面取得了较为全面的数据,但尚未系统开展全国范围内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估,难以完整描述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和预警应急体系的不健全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全国地下水防治规划(2011-2020年)》(国函【2011】119号),提出“到2020年,全面监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有效控制影响地下水环境安全的土壤,科学开展地下水修复工作,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根据《全国地下水防治规划(2011-2020年)》(国函【2011】119号),“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属于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优选项目,涵盖了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规划投资为43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④供水管网在线监测市场领域

我国城市饮用水的供给方式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同时为补充集中式供水水量和水压还采取了二次供水方式。除受水源地水质影响之外,城市饮用水的安全还与水处理工艺、供水设施等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供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成为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的一大隐患。与此同时,我国饮用水安全监测能力严重滞后,根据卫生部全国饮用水卫生专项监督检查结果表明,在全国32个省级疾控机构中,具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要求的全项水质指标检测能力实验室数量很少,地市级和县级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更不容乐观,远未达到全项水质检测的要求。

针对我国水卫生安全形势严峻、饮用水监测能力滞后、保障不到位、协调机制落后的现状,2011年12月,卫生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共同编制并发布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城市的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网络、建成饮用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等一系列规划目标。2012年1月,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关于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监督发【2012】3号),进一步强调了健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强化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保障规划涉及我国4个直辖市、22个省、5个自治区、1个生产建设兵团及其设市城市、县的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机构,共计4,774个单位,规划投资82.19亿元。

数据来源:《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

⑤水质应急监测市场领域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腾格里沙漠排污事件、汉江武汉段氨氮超标事件、重庆巫山千丈岩水库污染事件、甘肃陇南锑污染事件、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8.12”事件、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对我国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暴露出环境监测长期落后于环境管理发展需求、特别是应急及预警能力较弱的缺点。2009年12月,环保部发布《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建立环境预警监测体系。

2007年以来,环保部先后颁布《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环发【2010】146号),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急及预警能力建设的配置标准。《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环发【2011】112号)提出我国将依据“分步骤、有重点”的原则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配精配齐各专业监测能力。《“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增强应急监测能力,推动环境应急装备产业化、社会化,推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意见》(环办监测【2018】40号)提出加强天空地一体化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应急监测耗材储备、设备维护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推动环境监测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优化环境监测站点的布局,并根据需要在重点地区、重点流域新建一批监测站点。随着环境监测站点标准化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推进,应急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量将出现大幅增长。

除环保系统外,我国水利、市政、卫生防疫等部门亦启动了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具体情况请参见前文“③地下水在线监测市场领域”、“④供水管网在线监测市场领域”的相关内容。

⑥水质自动化实验室市场领域

在环境管理、学术研究以及工业企业的质控管理等诸多领域,存在对水质的实验室监测需求。但是,日益繁多、复杂的监测对象,对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的样品数量、分析周期、分析项目、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标准,原有的手工实验方式、纸质化的管理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验室研究、分析的要求。水质自动化实验室可以提高实验室监测、管理工作的效率,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服务水平,充分整合和发挥实验室各种资源的作用,满足水质实验室监测的各项需求,水质监测实验室的自动化、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水质自动化实验室监测系统属于发行人研究开发的新产品,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实验室仪器行业销售收入为219.74亿元;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卫监督发【2011】95号),其中“饮用水实验室监测能力建设”的投资金额达21.45亿元。水质自动化实验室的市场前景良好。

(2)空气/烟气监测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下简称“338城市”)中,有12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35.8%;21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64.2%。338城市发生重度污染1,899天次、严重污染822天次,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的60.0%,以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占37.2%,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占3.6%。我国空气环境的整体质量状况堪忧。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提出了“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奋斗目标。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提出要强化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加强“2+26”城市组分与光化学网监测,开展空气质量例行监测及排名,推进挥发性有机物、臭氧监测和PM1试点监测。随着空气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大力推进,预计空气/烟气领域内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污染源在线监测市场领域

●原有设备的更新替换:废气污染源排放是影响我国空气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我国实施空气环境监控和治理的首要目标。2007年2月,原国家环保局发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环办函【2007】93号),并要求国控重点污染源在2008年底前完成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和验收;2009年开始,各级地方环保部门也陆续开始要求本地区省控、市控污染源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近年来,我国烟气烟尘监测设备销售量增长情况如下:

监测行业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监测指标的增加:2012年9月,由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VOCs列入控制指标;2013年,环保部发布了《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技术政策》,该技术政策作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生产VOCs物料和含VOCs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消费各环节的污染防治策略和方法;2015年,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该计划制定了到2018年的VOCs削减目标,并提出实施原料替代工程、工艺技术改造工程、回收及综合治理工程等任务;2017年,在《“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此外,多地政府也出台了针对本地区及不同行业的VOCs减排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18】123号),对监测技术及时间都做出明确要求。与排污收费政策相配套,多省份(直辖市)出台了在线监测相关制度,要求在石油化工、包装印刷等行业安装VOCs在线监测设备。高收费率和严要求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减排,拉动VOCs监测市场需求。目前,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山东、湖南等地已相继出台地方标准,要求规模以上企业(喷涂、石化、印染、涂料生产等)在一定风量排放口必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这将极大刺激VOCs治理和在线监测市场。

●超低浓度监测设备要求更高: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实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835号),文件指出为鼓励引导超低排放,对经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并符合上述超低限值要求的燃煤发电企业给予适当的上网电价支持。其中,对2016年1月1日以前已经并网运行的现役机组,对其统购上网电量加价每千瓦时1分钱(含税);对2016年1月1日之后并网运行的新建机组,对其统购上网电量加价每千瓦时0.5分钱(含税)。地方制定更严格超低排放标准的,鼓励地方出台相关支持奖励政策措施。随着全国电力行业的超低浓度排放改造深入,原有的监测设备基本无法满足现场的监测要求,大量监测设备面临更换,因此高精度、高稳定性、低量程的在线分析仪表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②环境空气在线监测市场领域

除了前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调整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将刺激环境空气在线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之外,环境空气的监测站点建设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将带动环境空气在线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大气十条”提出要建设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统一布局的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细颗粒物监测点和国家直管的监测点。环保部先后发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环办【2012】81号)、《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实施方案》(环办【2013】30号)、《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三阶段实施方案》(环办【2014】62号),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新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稳步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的建设。2016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需要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也将纳入考核。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间接刺激了对环境空气类监测设备、颗粒物采样器以及数采仪等设备的需求

除上述国家直接管理的空气质量监测点外,省市管理的监测站点的增加也将带动环境空气在线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增长。

监测行业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环境空气污染物来源解析:2013年8月,环保部出台《环境空气颗粒物解析技术指南》,为开展环境空气污染物来源解析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承诺,国家将设立大气污染成因研究专项基金,组织相关科学家攻关,找出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使治理雾霾更加有效。

过去几年,全国各省市均大力建设环境空气监测站,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未来,找出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环境空气污染物来源解析)将是我国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的发展重点。现阶段,找出“雾霾”的源头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要进行环境空气污染治理首要工作就是搞清污染“元凶”,只有找出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治理才能有的放矢。环境空气污染物来源解析,需要获取大量的监测信息,要进行大量的来源解析,需要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监测。因此,环境空气污染物来源解析需要大量的自动采样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监测设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推动环境监测设备行业整体需求的持续增长。

●网格化监测精准治霾:2018年1月9日,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试行)等四项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办监测〔2017〕2027号)。根据整个区域的空间布局、污染源分布状况,布设监测站点形成网格,对整个区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时监控区域的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对本地区某些敏感地带适当加大网格密度对主要固定污染源、工业园区、道路交通等排放源进行重点监控,科学评估区域内有组织、无组织排放源的污染排放状况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网格化监控系统是在现有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大量应用成本较低的小型化、微型化的监测仪器,构建覆盖范围更广、响应时间更短的监控系统。通过对区域内主要固定污染源、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农村面源、无组织排放源的监测进行高密度布设、重点监控,可以准确查找污染源、实时掌握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为精准治霾及时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除标准化空气监测站以外,更加小型化、微型化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的市场将迎来一次较大的市场机会。

(3)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

除环保系统外,我国水利、市政、卫生防疫等部门亦加强了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方面的建设,具体情况请参见前文“③地下水在线监测市场领域”、“④供水管网在线监测市场领域”的相关内容。

(4)第三方检测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检测,即通过对检测对象的验证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是否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检测能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标准化的计量测试和产品检验技术服务,同时也为相应执法部门及时履行职责提供保障。目前,我国检测行业可以分为政府检验检测、企业内部检测和第三方检测,其中,第三方检测由于其独立性和专业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环境监测领域,为了验证监测数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监测数据必须经过专业检测机构的认证。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质检办【2011】568号),我国将“积极推动检验鉴定市场开放,将监管重点转移到对检验市场、检验机构的管理和对产品质量总体状况的监管,引导第三方检验机构有效发挥作用。”随着检测市场的进一步放开,预计我国第三方检测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5)运营服务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每个环境监测站的大气自动监测子站和水质自动监测子站的自动监测、信息系统运行费分别为10万元/年和20万元/年,仪器设备维护费为仪器设备总值的10%。随着我国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环境监测站点的数量和设备配置水平也会有所提升,运行维护费用的金额将会出现大幅上升;而在规模更为庞大的国控、省控、市控污染源环境监测领域,运行费用将更高。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稳步推进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2016年环保部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并启动了全国地表水2,767个国控断面监测(其中1,940个为考核断面)事权上收的试点工作。监测事权上收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采取委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运维的模式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采取委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运维)或流域上下游环保系统监测机构联合监测的模式开展。随着第三方运营业务的发展,预计我国由第三方运营的环境监测设施运营市场将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