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市场看,2003年,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量子计算起步发展。2016年,国务院颁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量子计算机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1年,量子计算被写入中国“十四五”规划,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力,如安徽加快布局量子信息基础设施、广东支持量子信息研发布局、北京开展量子通信与计算技术攻关、湖北设立20亿元量子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等。在政策支持下,我国量子计算厚积薄发,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我国现布局超导量子、光量子、离子阱、中性原子、半导体等多条国际主流的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在超导(原型机“祖冲之号”)和光量子(原型机“九章”)两种技术路线上实现了优越性展示。
“九章三号”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上一代“九章二号”提升一百万倍,拥有全球领先的光量子信息技术水平。基于量子处理器“祖冲之三号”,中国科大团队实现了比谷歌(SYC-67和SYC-70实验)更大规模的随机电路采样,经典模拟成本(经典计算机模拟该任务的成本)提升了6个数量级,该芯片在电路规模、纠错效率、保真度、相干时间、处理能力上,均取得新进展,树立量子计算优势新基准。如今,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历史性飞跃,科研院是技术发展主力军,同时BAT等大型科技公司多与科研机构或领军科学家合作布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信等国央企也积极推进研发布局。
锐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service@reportrc.com、010-5716921,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