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系统,又称会议电视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字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沟通的系统设备。目前大多数存量的视频会议系统采用MCU架构,一套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分为视频会议终端(硬件终端或软件终端)、传输网络、MCU(Multi Control Unit,多点控制单元)、系统管理软件四大组成部分。
视频会议行业一共经历四个阶段:模拟视频(1960s)、数字视频(1970s)、国际统一标准的数字视频(1990s)、云视频(2010s)。具体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套视频会议国际标准H.320获得通过,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得到解决,配合H.261视频压缩集成电路技术的开发,视频会议系统开始朝小型化发展。2010年以来,云计算突飞猛进,开始向细分领域渗透,促进了视频行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云视频会议应运而生。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对于视频会议系统,保证媒体流在拥塞的公用互联网中实时可靠地传输是关键,实时视频流传输在带宽时延、丢包率方面有着特殊要求,必须按照特定的视频质量要求提供最小的带宽保证,时延要在一定的动态范围内。要确保视频流的连续性,涉及到的相关视频处理技术有视频编解码技术、网络适应性技术、高清视频双流技术、高清视频增强处理技术。
政府大力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优化,支持云计算相关垂直领域应用的发展,鼓励云计算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近5年内,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201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工信部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2017)、《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2018)、《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2019)。5G竞速赛全面打响,5G建设政策频发,基站的大规模建设将更好的满足各垂直行业用户对云视频的画质和延时要求。
图表:2015-2019近年中国视频会议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锐观咨询整理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视频会议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视频会议行业市场规模达148.2亿元,同比增长18.3%。新兴的视频会议产品价格较低、操作便捷高效,普及率越来越高,逐步应用到小微企业及个人用户。视频会议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304.1亿元。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云计算资源保障视频会议的稳定运行,是决定新兴视频会议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2109.5亿元,增长率为26.3%,预计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中国云计算产业持续发展,为中国视频会议行业提供良好的算力基础。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中国视频会议常用功能有文件传输、会议记录、文字讨论等。数据显示,文件传输、会议录制功能在B、C端使用率较高随着企业及个人用户对视频会议使用度加深,视频会议的功能得以拓展,未来更多功能将被开发和使用。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从传统及新兴视频会议产业链竞争情况来看,云会议市场格局各发所长,硬件视频会议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具体来看,在云会议市场上,小鱼易连、齐心好视通、会畅通讯、全时、华为云会议位分列我国云视频会议市场前五名。云会议市场随着服务商能力的提升,准入门槛正在提高。而在传统硬件视频会议市场,华为、苏州科达、中兴通讯、Poly、小鱼易连依然占据市场前第五名的位置。随其他厂商产品的持续迭代,市场的集中度趋于分散。
图表:传统及新兴视频会议产业链竞争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根据Omdia数据,2020年思科、华为、Poly、中兴和亿联网络位居全球视频会议终端前五名,分别占比市场占比44.1%、24.8%、11.1%、7.8%、2.0%,行业集中度较高。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从国内视频会议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据IDC数据,2021年中国硬件视频会议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华为、科达、中兴、Poly依然占据市场前四名的位置,但行业其他竞争者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市场平均增速,未来中国硬件视频会议市场格局将会有所变化。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锐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service@reportrc.com、010-5716921,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