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7-6018

中国叉车行业发展及主要进入壁垒

时间:2020-01-18  阅读:

 

(一)、叉车工业发展概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叉车工业的发展起步较晚。1953年由沈阳电工机械厂测绘研制第一台电动三支点平衡重式叉车和1958年由五一机械厂(现大连叉车有限公司前身)测绘研制第一台5吨内燃叉车起,开始了我国叉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全行业先后组织了两次联合设计,奠定了叉车行业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骨干企业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对产品进行更新和系列化,同时外资叉车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形成了产品档次的多层次格局,使叉车行业百花齐放。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内叉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打造自身品牌,提升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培育出了安徽合力、杭叉集团等世界排名前列的叉车企业。

(二)、叉车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研发壁垒

叉车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日趋激烈,仅靠简单仿制、小规模生产难以在行业内立足。近年来,行业内主要制造厂商纷纷加大了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形成了各自的核心技术和研发体系,行业内技术研发水平发展迅速,呈现技术高度密集化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叉车生产技术和研发体系等方面形成了较大的优势,新进入者要达到或者超过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行业技术研发门槛较高。

2、规模效应壁垒

原材料采购和零部件采购是叉车生产成本的重要构成,规模化生产企业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形成长期的合作,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大幅削减原材料采购和零部件采购的费用,从而提升产品的成本优势。特别是近几年叉车行业规模效应特征尤其明显,国内叉车龙头企业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较以前大幅提高。此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经营活动较为稳定,可以保证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持续不断地进行,保持产品的技术优势。叉车行业的这种特性使得新进入者存在规模效应壁垒。

3、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壁垒

叉车行业的进入壁垒同时体现在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内的主要企业现都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销售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对用户实行全方位服务,在整机销售、配件供应、三包服务、用户培训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贴近市场需求,以保障用户得到及时、快捷、妥善的售后服务。然而,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前期投入,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的后期维护。新进入者在短期内一般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叉车行业存在明显的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