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7-6018

机动车检测行业趋势:正处于智能化与网络化起步时期

时间:2019-12-19  阅读:

机动车检测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在汽车不解体或不完全解体的前提下,判断车辆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和原因的一种技术手段。机动车尤其汽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机动车在生产、上路行驶及维修过程中会由于各种不可抗力或人为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故障,致使其安全、环保、燃油经济性能无法满足标准要求。通过机动车检测,全面准确地检验机动车性能,判断其是否达到标准并对不达标车辆进行及时的治理(维修与保养)和管控(限行或禁止上路等)。

机动车检测在机动车安全故障排除、尾气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领域扮演“守门人”的关键角色,建立完善的机动车检测体系、运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及采取严格的执行措施对打造“安全、环保、节能”的生存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机动车检测技术的整体水平正处于智能化与网络化起步时期

我国机动车检测技术的整体水平正处于行业发展第三阶段(智能化与网络化阶段)的起步时期。

(1)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检测系统的控制精度,数据采集分析运算的准确性,管理系统和测量系统的效率,检测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设备的生产工艺水平等方面均有待提升。尽管在强制性的检测领域,我国已基本实现在用机动车检测设备的自主生产,但在对技术要求更高的汽车整车制造厂领域依然主要被国际领先企业所占据。

(2)联网监督与管理目前主要在地市级行政区开展,地市相关管理部门参与机动车检测日常的业务运行及监督审核服务,个别省级行政区目前已使用或正在建设全省安检联网监管系统,联网监督与管理目前已在全国所有行政区(省、市级)开展,现其处在根据实际监督与管理效果,迭代升级、联网监督与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的阶段。

发达国家机动车检测与诊断水平逐步跨入到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阶段

强制性检测项目最初以机动车安全性能为主,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尾气排放导致的污染问题迫使各国家把尾气排放检测纳入为年检的检测项目并愈加重视。据安车检测2016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确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在政府相应机构(大多是交通部、运输部或陆运部)主持下强制执行机动车年检制度,包括德国、英国、瑞典、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美国的多数州。

在国外,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两个环节紧密结合,其不仅仅作为一种判定,并为维修提供数据,以达到在用汽车恢复正常性能的目的。针对尾气排放,安车检测2016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I/M制度是全球公认最有效控制在用汽车排放尾气污染的方法,它强制要求在用汽车定期进行排放检测,对不合格的车辆在指定的维修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达标后方可继续使用。美国和加拿大的I/M制度只针对尾气排放,欧洲和日本的I/M制度既包括对车辆排放的检测控制,也包括了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检测。机动车检测和维修的紧密相连,成为了汽车售后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发达国家,机动车的安全与环保等各项标准的日益严格与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成熟相互促进,使得了机动车检测与诊断水平由最初的人工低效阶段逐步跨入到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阶段。据安车检测2016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在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检测站均实现网络化管理。对汽车的检测信息和检测数据均通过网络汇集在管理部门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实现检测信息与检测数据的共享,为交通事故处理、公安监理、车辆盗抢和保险赔付等提供数据支持。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里,单一检测设备将实现网络化,对检测进程的监管将更精细;同时,更加先进的汽车自诊断系统(OBD)将实现尾气排放实时监控。

图表:机动车检测向物联网与大数据阶段发展

机动车检测行业趋势:正处于智能化与网络化起步时期

 

检测标准更新推动检测系统升级

据安车检测2018年年报、2016年的招股说明书等,检测行业的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部分经过了多次修订,地方标准的变动则更加频繁,促进了机动车检测系统也随之不断升级和完善,并催生了新型的检测系统。

(1)随着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力度的加强,我国机动车环保检测方法不断升级2005年,《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和《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两个国家标准出台,意味着需要废除了单怠速法,并要求采用更为先进的工况法进行检测。由于工况法需要底盘测功机设备,使得环保检测从此前仅为安全检测的一个环节中独立出来。

工况法检测结果更接近机动车行驶时真实的尾气排放状况,并且是唯一能检测尾气中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得到了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普及较快,但目前仅在山东、浙江、内蒙古、北京和辽宁等部分地区普及度较高。预计未来五年内工况法检测将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得到推广,从而带动环保检验机构的增长和环检系统需求的增加。

(2)外廓尺寸自动测量装臵为检测系统行业带来新增市场需求

我国汽车的改装现象(加高、加长、加宽等)较为普遍,导致车辆超载问题日益严峻,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巨大风险。2014年12月22日,国家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修订版GB21861-2014出台,标准于2015年3月1日开始实施,明确提出需要对除小微外的其他类型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专项作业车、挂车、正三轮摩托车等车辆进行外廓尺寸检测,这意味着检测机构需要增配外廓尺寸自动测量装臵,为检测系统行业带来新增市场需求。

未来,机动车检测标准有广阔的进步空间,具体如下:

首先,我国过去主要采用发达国家的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对符合我国国情的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存在部分标准限值不合理、部分项目检验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发展滞后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机动车安全检测项目仅针对制动、灯光、侧滑等基本的汽车功能,而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各类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目前绝大多数汽车都已标配ABS(防锁死刹车系统),部分中高档汽车已配备了ESP(电子车身稳定装臵)和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以上装臵在保障汽车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动车安全检测就是要确定与车辆运行安全相关的系统、总成或零部件的技术状态,但目前机动车安全检测内容还不能适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能对新型汽车的安全系统和装臵进行检验。

此外,油耗检测作为控制油耗、减少能源浪费的有效手段之一,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仅对营运车辆有相应的检测要求,在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油耗检测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者,检测标准的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充分考虑可行性、技术水平、社会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

未来随着检测方法、限值标准科学试验等基础性技术研究工作的深入、检测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外部条件的逐渐成熟,检测标准将持续更新完善,带来机动车检测系统的升级改造与新建需求。

技术进步带来市场需求陆续释放

近年无线移动智能查验、图像动态识别、智能调度等技术的运用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部分检验机构已进行了检测系统升级。未来随着PLC技术、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应用,机动车检测系统在自动化、智能化、稳定性水平方面将进一步提升,推动检测系统的更新换代。由于检验机构升级检测系统具有滞后性,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需求将会陆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