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7-6018

2023-2028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

2023-2028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

锐观网 • www.reportrc.com

2023-2028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9 • 锐观网

内容概况

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建立合法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利和总量控制目标,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买入和卖出来进行排放控制。它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调动企业控制排放的积极性,灵活地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使社会整体治理成本趋向最低化。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累计成交额为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2021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54.22元/吨,较2021年7月16日首日开盘价上涨13%,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

2022年4月22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共9家国家级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共同启动“碳普惠共同机制”,并发布了《碳普惠共同机制宣言》。

2021年2月1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3月29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2021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意在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保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参与方合法权益。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2021年允许企业使用CCER抵消≤5%的排放量。

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碳排放交易的内涵、市场结构及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碳交易的发展环境及现状,并对中国碳交易价格机制、碳金融、清洁发展机制(CDM)、林业碳汇市场、碳资产管理等碳交易市场细分领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报告重点介绍了碳交易试点城市——北京和上海碳交易市场及碳交易市场排控产业的发展情况;最后,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投资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产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碳交易市场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碳交易相关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碳交易相关概念及市场构成分析

第一节、碳交易定义及分类

一、碳交易相关定义

二、碳交易市场分类

第二节、碳交易市场构成

一、碳交易市场主体

二、碳交易市场结构

三、碳交易市场价格

第二章 2020-202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一、全球碳排放情况

二、国际碳市场历史

三、碳交易市场分布

四、碳市场关键指标

五、碳市场稳定机制

第二节、2020-202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运行状况

一、碳交易市场回顾

二、碳交易市场价值

三、碳交易市场建设

四、碳交易市场进展

五、碳市场价格走势

六、碳市场拍卖收入

第三节、欧盟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一、碳排放情况分析

二、碳交易市场概况

三、碳交易市场体系

四、碳交易市场进展

五、碳交易所发展分析

六、碳交易发展经验

第四节、全球其他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一、韩国碳交易市场

二、日本碳交易市场

三、新西兰碳交易市场

四、墨西哥碳交易市场

五、乌克兰碳交易市场

第五节、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展望

一、全球碳交易市场前景展望

二、全球碳交易市场经验借鉴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概况

二、对外经济分析

三、工业经济运行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五、经济转型升级

六、宏观经济展望

第二节、政策环境

一、政策发展历程

二、政策发展意义

三、政策体系建设

四、技术规范体系

五、重点政策解读

六、制度建设进展

七、政策趋势分析

第三节、社会环境

一、中国碳排放情况

二、节能减排形势

三、能源消费状况

四、低碳经济发展

第四节、技术环境

一、绿色技术推广目录

二、低碳技术发展概况

三、技术进步推动低碳发展

四、低碳技术发展制约因素

五、低碳技术发展建议

六、低碳技术发展方向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总体分析

第一节、2020-2022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分布状况

二、市场成交规模

三、市场成交价格

四、市场活跃程度

五、市场履约情况

第二节、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分析

一、市场建设历程

二、市场体系建设

三、市场建设进展

四、市场覆盖范围

五、配额交易情况

六、市场履约情况

七、市场成交价格

八、市场交易方式

九、市场发展热点

第三节、中国碳交易试点与非试点市场发展对比分析

一、各碳排放交易所发展状况

二、各碳排放交易所对比分析

三、非试点碳交易市场对比分析

四、全国碳市场与试点碳市场比较

五、疫情对碳交易试点市场的影响

第四节、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一、配额发放标准有待更新

二、控排企业碳交易能力不足

三、碳市场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一

四、CCER相关政策仍未明朗

五、全国碳市场信息不透明

六、未履约控排企业违法成本低

第五节、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探析

一、强化碳市场的法律保障

二、强化碳排放信息核查和披露

三、扩大全国碳市场产业覆盖范围

四、增加全国碳市场交易和金融产品

第五章 2020-2022年中国碳交易价格机制分析

第一节、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一、政府定价机制

二、市场定价机制

三、混合定价机制

四、机制改革方向

第二节、碳交易定价制度及发展现状

一、碳交易定价系统

二、碳交易定价制度

三、碳定价发展历程

四、碳定价发展现状

五、全球碳定价走势

第三节、碳交易价格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一、碳价影响因素

二、影响程度衡量

第四节、碳交易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分析

二、发展政策建议

第六章 2020-2022年中国碳金融发展分析

第一节、碳金融产业总览

一、碳金融定义

二、功能与作用

三、碳金融工具

第二节、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一、碳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二、碳金融市场发展特点

三、碳金融产品创新模式

四、碳金融产品存在问题

五、碳金融产品创新情况

六、碳金融促进绿色建筑

第三节、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分析

一、碳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二、碳金融业务发展模式

三、碳金融业务发展优势

四、碳金融业务发展风险

五、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

六、碳金融业务发展前景

第四节、中国碳金融其他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一、个人碳金融

二、互联网碳金融

三、PPP碳金融

第五节、中国碳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碳金融发展问题

二、碳金融发展对策

第七章 2020-2022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及投资分析

第一节、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综述

一、CDM发展背景介绍

二、CDM项目开发流程

三、CDM项目发展状况

四、CDM基金发展分析

第二节、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一、盈利能力计算方法

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

三、提升盈利能力策略

第三节、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一、操作风险

二、政策风险

第四节、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

一、CDM发展困境分析

二、CDM发展路径探析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及投资分析

第一节、林业碳汇相关概念

一、林业碳汇定义

二、林业碳汇作用

三、林业碳汇产品

四、林业碳汇定价

第二节、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一、全球林业碳汇发展状况

二、中国林业碳汇发展历程

三、林业碳汇交易发展成果

四、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发展

五、林业碳汇经营模式分析

第三节、中国林业碳汇CCER项目发展分析

一、项目开发交易流程

二、项目开发基本条件

三、项目碳汇监测计量

四、项目开发政策利好

五、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第四节、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一、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二、林业碳汇市场交易不够活跃

三、价格被长期低估且波动较大

四、林业项目补贴机制不健全

五、林业碳汇项目融资较困难

第五节、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法律政策体系

二、激发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三、创新国家财税支持政策

四、推动林业碳汇金融创新

第六节、中国林业碳汇市场投资建议发展前景展望

一、市场投资建议

二、产业发展前景

第九章 2020-2022年中国碳资产管理市场发展及投资分析

第一节、碳资产管理产业总览

一、碳资产相关概念

二、碳资产管理定义

第二节、中国碳资产管理发展分析

一、碳资产管理现状

二、碳资产管理功能

三、碳资产管理业务

四、碳资产管理模式

五、碳资产管理前景

六、碳资产管理案例

第三节、中国碳资产管理投资风险分析

一、信用风险

二、政策风险

三、市场风险

四、风险应对措施

第四节、中国碳资产管理策略分析

一、组织碳盘查

二、编制碳预算

三、实施碳减排

四、进行碳核算

第十章 2020-2022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分析——北京

第一节、北京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一、开户流程介绍

二、市场相关政策

三、市场发展特色

四、产业发展问题

五、产业发展对策

六、未来发展展望

第二节、北京碳交易市场建设分析

一、市场体系建设

二、市场能力建设

三、交易系统建设

四、绿色金融进展

第三节、北京碳交易规则分析

一、市场交易主体

二、市场交易产品

三、市场交易方式

第四节、北京碳交易市场表现分析

一、配额市场

二、抵消市场

三、自愿市场

四、碳普惠市场

第五节、北京碳交易市场履约状况

一、市场履约相关规定

二、市场履约进展分析

第六节、北京碳交易市场监管分析

一、市场交易机构监管

二、市场交易行为监管

第七节、北京碳交易市场风险管理及预警

一、交易风险管理

二、市场风险预警

第十一章 2020-2022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分析——上海

第一节、上海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一、市场相关政策

二、市场管理框架

三、市场服务机构

四、市场能力建设

五、市场发展展望

第二节、上海碳交易市场总体运行状况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现货产品市场

三、远期产品状况

四、产品交易情况

第三节、上海碳交易市场交易状况分析

一、整体交易状况

二、配额现货交易

三、CCER现货交易

四、市场主体情况

五、有偿竞价交易

六、配额远期交易

第四节、上海碳交易市场履约状况分析

一、市场履约整体现状

二、市场履约进展分析

三、市场履约成效分析

第五节、上海碳交易市场监管及保障措施

一、市场监督管理

二、市场保障措施

第十二章 2020-2022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排控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电力产业

一、电力产业碳排放情况

二、碳交易与电力产业的关系

三、电力产业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

四、大型发电集团参与碳交易分析

五、电力产业参与碳交易的机遇

六、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挑战

七、电力产业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

第二节、石化产业

一、石化产业碳排放情况

二、碳交易对石化产业的影响

三、石化产业参与碳交易实践

四、典型石化企业参与碳交易

五、石化产业参与碳交易的挑战

六、石化产业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七、石化产业参与碳交易发展对策

第三节、钢铁产业

一、钢铁产业碳排放情况

二、钢铁产业低碳发展政策要求

三、钢铁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

四、碳交易对钢铁产业的影响

五、钢铁产业参与碳交易的挑战

六、钢铁产业参与碳交易的机遇

七、钢铁产业碳交易市场构建路径

八、钢铁产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策略

第四节、水泥产业

一、水泥产业碳排放情况

二、碳交易对水泥产业的影响

三、水泥企业参与碳交易过程

四、水泥企业参与碳交易情况

五、水泥产业碳市场试点实践

六、水泥企业碳交易战略合作

七、水泥产业参与碳交易策略

八、水泥产业参与碳交易前景

第五节、建筑产业

一、建筑产业碳排放情况

二、建筑碳排放相关标准

三、建筑产业碳交易实践

四、建筑产业碳交易作用机理

五、建筑产业参与碳交易实践

六、建筑产业碳交易发展困境

七、建筑产业参与碳交易策略

第十三章 2020-2022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分析

第一节、碳交易市场投资模式

一、直接投资现货市场

二、投资碳基金

三、自行设立碳基金

四、经营CDM项目咨询顾问公司

五、直接开发CDM项目

第二节、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风险预警

一、政策风险

二、履约风险

三、交易风险

四、风险防范

第三节、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一、市场潜力分析

二、投资领域分析

三、企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个人参与碳交易市场投资分析

一、投资机会分析

二、投资壁垒分析

三、投资风险分析

四、个人投资建议

第十四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展望

一、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机遇

二、碳交易市场建设基本目标

三、碳交易市场建设阶段目标

四、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五、碳交易市场“十四五”发展展望

第二节、2023-2028年中国碳交易市场预测分析

一、2023-2028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二、2023-2028年中国八省市试点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1 国际碳交易市场总体架构

图表2 配额碳交易市场

图表3 配额市场碳交易机理

图表4 自愿碳交易市场

图表5 2013-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统计

图表6 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按地区分布

图表7 世界碳市场发展历程

图表8 2021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体系产业覆盖范围

图表9 2020年全球六个碳交易市场关键指标比较

图表10 全球碳交易市场稳定机制

图表11 2012-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额

图表12 全球碳市场运行及计划情况(美洲部分)

图表13 全球碳市场运行及计划情况(欧洲、亚洲及澳洲部分)

图表14 2005-2011年全球碳市场增长情况

图表15 2012-2021年全球碳市场增长情况

图表16 2010-2020年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17 2020年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配额价格指数

图表18 2018-2020年全球碳市场配额拍卖收入

图表19 1990-2020年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情况

图表20 1990-2018年欧盟碳排放分产业情况

图表21 欧盟2000-2020年较1990年碳减排比例及长期目标

图表22 欧盟碳交易体系各个阶段

图表23 欧盟碳交易所纳入和未纳入产业

图表24 欧洲主要碳交易平台

图表25 2015-2021年韩国碳市场配额拍卖价格

图表26 2017-2021年新西兰碳市场配额价格

图表27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8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29 2020年GDP最终核实数与初步核算数对比

图表30 2021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31 2015-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32 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3 2019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4 2019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5 2019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36 2016-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37 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8 2020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9 2020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0 202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41 2020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2 2020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3 2015-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4 201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5 2016-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6 2020-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47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48 2019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49 2019年分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50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51 2020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52 2020年分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53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54 2020-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55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图表56 2011-2020年我国碳交易相关政策

图表57 2011-2020年我国碳交易相关政策(续)

图表58 2021年后生效实施的碳交易法规政策

图表59 《三项规则》内容要点

图表60 2005-2020年中国碳排放情况

图表61 中国从碳排放达峰到碳中和规划仅30年

图表62 2011-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

图表63 2011-2020年GDP增速和能源消费增速

图表64 2011-2020年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

图表65 七个试点碳市场累计线上配额成交情况

图表66 2013-2021年七个试点碳市场日交易量情况

图表67 2013-2021年七个试点碳市场日交易量情况(续)

图表68 2014-2021年7个试点碳市场年度总交易量占比情况

图表69 2013-2021年各试点碳市场的日均成交价格变化趋势

图表70 2013-2021年七个试点碳市场的碳价波动性

图表71 2014-2021年总成交量、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之间的关系

图表72 2014-2021年总成交量、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之间的关系(续)

图表73 2014-2021年试点地区的交易集中度与交易活跃度

图表74 2014-2021年试点地区的交易集中度与交易活跃度(续)

图表75 2014-2021年配额估计值、日交易量最大值、总交易量关系

图表76 2014-2021年配额估计值、日交易量最大值、总交易量关系(续)

图表77 2013-2020年七个试点碳市场履约情况

图表78 全国碳市场覆盖重点排放单位分布情况

图表79 2021年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情况(月度数据)

图表80 2021-2022年全国碳市场日成交均价涨跌趋势图

图表81 2021年全国碳市场大宗协议、挂牌协议月度总交易量占比

图表82 2021年全国碳市场大宗协议、挂牌协议日均价格

图表83 2021年七个试点碳市场的配额分配与线上交易情况

图表84 2020-2021年七个试点的日成交价格和日成交量

图表85 2021年全国及试点碳市场的日均价格变化趋势

图表86 2021年全国及试点碳市场的日均价格变化趋势

图表87 2019-2020年试点碳市场日成交量波动情况

图表88 2019-2020年广东碳市场日平均价格波动情况

图表89 2019-2020年各碳交易试点市场日平均价格波动情况

图表90 全国碳交易市场定价制度

图表91 主要国家、组织碳定价机制实施进展

图表92 碳交易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衡量

图表93 中国碳交易机制总量控制及配额分配机制

图表94 《京东协议书》下的三种合作机制

图表95 CDM项目开发流程图

图表96 各阶段CDM项目统计

图表97 CDM项目分类

图表98 CDM项目分类(续)

图表99 提交PDD和已签发CERs的各类型CDM项目数统计

图表100 各类型CDM项目CERs签发量和占比统计

图表101 我国CDM项目收入国家收取比例

图表102 林业碳汇市场定价方法比较

图表103 全球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图表104 林业碳汇纳入碳信用市场情况

图表105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项目汇总

图表106 CCER林业碳汇开发与交易流程

图表107 碳资产管理业务

图表108 碳资产托管业务流程

图表109 碳资产拆借业务流程

图表110 碳资产质押融资业务流程

图表111 碳资产售出回购业务流程

图表112 碳资产公司在两个层面和两个阶段的职能

图表113 碳资产公司的财务评估指标

图表114 碳资产公司的非财务评估指标

图表115 碳盘查流程

图表116 碳预算编制思路

图表117 北京碳市场交易开户流程

图表118 北京部分碳交易金融产品

图表119 北京碳交易市场线上公开交易几种方式比较

图表120 2018-2021年上海碳交易市场相关文件

图表121 上海碳交易市场管理框架

图表122 上海市发电产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图表123 2020年上海碳市场现货交易走势图

图表124 2020年上海碳市场现货交易统计

图表125 2020年上海碳市场产品历史累计交易情况统计

图表126 2020上海碳市场SHEA挂牌交易均价走势

图表127 2020上海碳市场SHEA交易分布

图表128 2020上海碳市场CCER协议转让成交量

图表129 2020上海碳市场CCER交易分布

图表130 2020年上海碳市场CCER交易均价走势

图表131 上海碳交易市场配额远期主要运行模式

图表132 上海碳交易市场配额远期协议要素

图表133 上海碳交易市场配额远期业务流程

图表134 2019履约年度纳管企业按产业分类交易情况

图表135 2019-2020年纳管企业按产业分类SHEA净流入量情况

图表136 2020年石油和化工学工业主要碳排放产品表

图表137 石化产业碳资产管理整体规划

图表138 石化产业碳资产管理内容

图表139 2013-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及碳排放量

图表140 碳交易市场150家钢铁冶金企业名单(一)

图表141 碳交易市场150家钢铁冶金企业名单(二)

图表142 碳交易市场150家钢铁冶金企业名单(三)

图表143 1990-2020年中国水泥厂CO2排放空间分布

图表144 水泥企业参与碳交易过程

图表145 2020年塔牌集团碳排放配额变动情况

图表146 广东与湖北2019年水泥产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

图表147 建筑产业碳交易作用机理图

图表148 部分国家和城市碳市场体系对比

图表149 各碳交易市场个人入市门槛

图表150 2023-2028年中国八省市试点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预测

售后保障

六个月,目录范围之内,免费补充内容、更新数据。


联系方式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8778-269 / 400-088-6128


采购流程
  • 初期洽谈,确定需求

    电话:010-56382370 / 010-86220113

    邮箱:service@reportrc.com

  • 签订《服务合同》

    下载合同及订单

    付款方式: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

  • 接收产品、售后服务

    接收产品(WORD+PDF+印刷版)

    售后服务:六个月(免费)

锐观网产业研究院
锐观网产业研究院 每年发布 2000 余份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并承接各级政府研究课题,包括:产业规划、工程咨询、市场研究、项目评估、……等
如果您有任何订购需求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010-56382370
  • service@reportrc.com

锐观网服务

产业导航

能源矿产
新能源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冶金金属制品能源其他
机械制造
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高端装备机器人自动化机械其他
电子电器
电子元器件半导体仪器仪表电子产品电子其他
化工新材料
化工原料化学制品油墨颜料合成材料化学纤维涂料塑料橡胶化工其他
建筑房产
建筑工程房地产基础建设建材装饰装修物业中介城市更新公共安全城市规划房产其他
金融服务
银行保险证券融资租赁信贷金融其他
互联网信息
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通信产业信息化软件互联网其他
医疗健康
药物药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保健品美容整形养老产业医疗其他
文化传媒
文化产业广告传媒教育培训娱乐休闲出版发行体育产业影视动漫文化其他
交通运输
船舶水运道路运输民航机场轨道交通物流配送汽车及后市场智能交通交通其他
家电家居
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小家电消费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安防家居其他
轻工服装
造纸纺织服装服饰包装印刷文化用品体育用品日用化工轻工其他
食品饮料
食品饮料烟酒乳制品调味品休闲食品饮食其他
零售商贸
批发零售商业贸易电子商务商贸其他
酒店旅游
餐饮旅游酒店其它
公共事业
节能环保水务园林绿化供气供热基础建设公共其他
现代农业
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农产品农资农林其他
综合行业
检测认证会展咨询法律会计家政服务人力资源其他服务其他服务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88-6128
010-563823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