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
锐观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海洋信息化发展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接着分析了国内外海洋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智慧海洋的发展。接着报告对海洋环境观测信息化、海洋工程信息化、海洋渔业信息化、海洋测绘信息化等做了分析,随后报告分析了海洋信息化标杆企业的运营状况,最后报告对中国海洋信息化发展做了投资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预测。
海洋信息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调查观测、开发利用、综合管理、科学研究、海洋安全与权益维护等各类海洋活动的深度融合,是认知海洋、经略海洋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海洋经济也成为新增长点,国家海洋局对外发布了《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海洋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海洋科技与经济的发展,都得益于海洋调查、海洋监测、海洋勘探和航海技术等领域的不断进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亚太互联互通、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布局实施,对高端海洋技术服务的需求也将飞速增长。
我国在海洋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前几十年在海洋科技领域的投入较少,与发达国家仍存较大差距,尤其是核心传感器方面,如重、磁、电、震、声等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我国的海洋观测建设虽然已经进入起步阶段,但已有和在建的项目仍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技术及产品支撑不足。在海底观测网领域,国外海底观测网技术已基本成熟,部分海底观测系统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加(NEPTUNE)、美(OOI)、日(DONET)、欧洲(EMSO)等海底观测网和观测站的建设和持续运行,为海底观测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的海底观测网,同业务化观测运行还有较大差距。
国家实施建设海洋观测网所收集的海洋实时气象、海流、气压等数据能够为国家的海战策略制定提供更加详实的信息支撑,海洋环境对海战有着重要意义已是当前海洋军事策略研究的共识。同时一带一路中也提及加大对沿线发展中国家海洋观测监测基础设施的技术和设备援助。因此,海洋信息化领域处于国家海洋高技术领域20余年积累后的行业高速发展、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前期。为适应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积极推进国家海洋信息化顶层设计。编制出台了《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智慧海洋”工程立项论证与实施。完成《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国家海洋局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总体设想(2016年-2020年)》等重大海洋战略研究。2019年11月1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从提升海洋立体感知能力和推进海洋监测监管与智慧应用两个大的方面针对海洋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工作方法。2020年7月15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海洋装备制造业和海事监管领域加强战略互联、政策互通、技术标准对接,共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锐观产业研究院、锐观产业研究院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海洋信息产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海洋信息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8-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综述
一、海洋经济运行特点
二、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三、海洋经济区域布局
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
五、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
第二节、2018-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一、海洋生产总值现状
二、海洋经济细分产业
三、海洋经济区域格局
第三节、中国三大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综况
一、环渤海地区
二、长三角地区
三、珠三角地区
第四节、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危机正在加剧
二、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三、结构调整力度急需加大
四、政策措施尚待健全
第五节、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思路
二、海洋经济产业链发展建议
三、海洋经济的统筹规划措施
四、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第二章 2018-2020年国际海洋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2018-2020年国际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一、各国加快海洋经济产业规划
二、全球海洋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三、全球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四、海洋经济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五、国际海洋经济发展主要经验
六、国际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第二节、2018-2020年国际海洋信息化发展分析
一、海洋信息化发展意义
二、海洋信息化建设历程
三、海洋信息化发展概述
四、海洋信息化建设布局
五、海洋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六、海洋信息化平台建设方向
七、美国海洋信息化发展经验
第三节、国际海洋信息工程发展综述
一、海洋数据获取
二、海洋数据管理
三、海洋信息服务
第三章 2018-2020年中国海洋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
第一节、2018-2020年中国海洋信息化综述
一、海洋信息化发展历程
二、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
三、海洋信息化发展特点
四、海洋信息化发展需求
五、海洋信息化基本思路
第二节、2018-2020年中国海洋信息产业状况分析
一、行业基本概述
二、行业组织建设
三、战略发展机遇
四、行业发展空间
五、行业发展思路
第三节、海洋信息化建设发展路径分析
一、海洋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二、海洋信息化资源体系建设
三、海洋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建设
四、海洋信息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五、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建设未来方向
第四节、海洋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缺乏顶层体系性设计
二、信息获取能力亟待提升
三、海洋信息缺乏有效共享
四、信息业务化应用水平低
五、核心技术装备力量薄弱
六、海洋信息化发展对策分析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智慧海洋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慧海洋相关概述
一、智慧海洋的概念
二、智慧海洋的内涵
三、智慧海洋的定位
第二节、2018-2020年中国智慧海洋发展综述
一、行业发展概况
二、行业发展需求
三、行业体系架构
四、行业支持意见
五、发展对策建议
六、发展建设规划
第三节、2018-2020年智慧海洋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状况
一、智慧海洋通信网络基础
二、智慧海洋通信能力现状
三、智慧海洋天基通信系统
四、水下WiFi网络系统研发
五、智慧海洋通信网络服务模式
六、智慧海洋通信网络发展建议
第四节、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发展分析
一、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战略意义
二、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基本构成
三、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发展对策
四、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发展方向
第五节、智慧海洋示范工程建设案例深度解析
一、示范工程概述
二、海洋信息感知
三、海洋信息传输
四、海洋信息融合
五、海洋安全防护
六、建设成果与展望
第五章 2018-2020年中国海洋环境观测信息化发展分析
第一节、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现状
一、全球战略规划
二、全球发展综述
三、区域发展状况
四、未来发展趋势
五、发展经验借鉴
第二节、2018-2020年中国海洋环境发展状况
一、总体环境状况
二、生态发展状况
三、主要海洋污染
四、海洋环境灾害
第三节、2018-2020年中国海洋环境网络发展分析
一、海洋环境观测网络发展意义
二、海洋环境观测网络发展特征
三、海洋环境观测网络发展需求
四、海洋环境观测网络建设状况
五、海洋环境预报服务系统分析
六、海洋环境观测网络建设措施
第四节、中国海底观测网络建设发展
一、海底观测网优势分析
二、海底观测网应用分析
三、海底观测网全球竞争
四、中国海底观测网建设现状
五、中国海底观测网建设措施
六、海底观测网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 2018-2020年中国海洋信息化重点领域发展分析
第一节、海洋工程信息化
一、海洋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
二、海洋工程信息化建设需求
三、海洋工程信息化建设策略
第二节、海洋渔业信息化
一、海洋渔业信息化作用
二、海洋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
三、海洋渔业执法信息化发展
四、海洋渔业信息化存在问题
五、海洋渔业信息化发展措施
六、海洋渔业信息化战略思路
第三节、海洋测绘信息化
一、海洋地理信息发展
二、海洋测绘发展概述
三、海洋测绘信息化必要性
四、海洋测绘信息化应用策略
五、无人机海洋测绘应用分析
六、海洋测绘信息化现存问题
七、海洋测绘信息化应对措施
八、海洋测绘信息化发展前景
第七章 2018-2020年中国海洋信息化标杆企业运营分析
第一节、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信息简介
二、企业产品业务分析
三、企业营收状况分析
四、企业经营变动情况
五、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二节、北京星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信息简介
二、企业业务领域分析
三、企业重点产品分析
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第三节、上海望海大数据信息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信息简介
二、企业业务领域分析
三、企业解决方案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模式分析
六、企业业务发展方向
第四节、青岛励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信息简介
二、智慧海洋解决方案
三、智慧海洋产品体系
四、智慧渔业业务分析
五、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五节、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六、公司发展战略
七、未来前景展望
第八章 2021-2025年中国海洋信息化投资分析
第一节、中国海洋信息化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一、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二、市场发展机会评估
三、进入市场时机判断
第二节、中国海洋信息化投资壁垒分析
一、竞争壁垒
二、技术壁垒
三、资金壁垒
第三节、海洋信息化投资风险提示
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风险
二、行业投资成本前置风险
三、行业发展保障政策风险
第四节、2021-2025年海洋信息化投资建议综述
第九章 2021-2025年中国海洋信息化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海洋信息化政策机遇分析
一、政策发展综述
二、战略政策构想
三、核心政策机遇
四、信息化发展方案
五、政策规划趋势
第二节、海洋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框架
一、海洋信息化总体思路
二、海洋信息化主要任务
三、海洋信息化发展目标
四、海洋信息化框架设计
五、海洋信息化核心问题
第三节、2021-2025年中国海洋信息化前景及趋势展望
一、海洋信息化发展热点
二、海洋信息化发展方向
三、海洋信息化发展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名单及主要任务
图表:2015-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
图表:2015-2018年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2019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
图表: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数据表
图表:目前全球典型海底观测网位置分布
图表:欧洲ESONET/EMSO观测网经费投入
图表:IOOS数据整合框架内使用的网络服务和数据编码
图表:智慧海洋总体框架
图表:天空地海一体化感知数据
图表:水下WiFi网络系统原理图
图表:大数据分析融合系统框图
图表:IOOS体系架构
图表:2019年中国管辖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
图表:2019年中国管辖海域水质分布示意图
图表:2019年入海河流水质状况年际比较
图表:2019年不同类型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
图表:2019年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
图表:2019年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基本情况
图表:2019年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图表:2019年全国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图表:2019年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及主要超标指标
图表:2019年全国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超标指标统计
图表:2019年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超标指标
图表:2017-2020年沿海各省和全国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
图表:2019年各类直排海污染源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图表:2019年不同类型直排海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比例
图表:2019年直排海污染源超标污染物的超标率
图表:2019年各海区直排海污染源污水及主要污染物受纳总量
图表:2019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排海污染源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图表:2019年各监测站气溶胶中硝酸盐和铵盐的含量
图表:2019年各监测站气溶胶中铜铅锌的含量
图表:2019年监测区域海洋垃圾主要类型
图表:2019年全国各海域赤潮情况
图表:2019年我国海域赤潮月度发现次数与累计面积情况
图表:2015-2020年黄海浒苔绿潮规模
图表:各国海底观测网现状
图表:美国海底观测网(OOI)组成
图表:欧洲海底观测网络(EMSO)节点分布图
图表:日本DONET1和DONET2海底观测网
图表:日本S-net海底地震海啸观测网
图表:中国南海深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
图表:渔业信息化标准统计结果
图表:渔业生产信息化标准
图表:渔业经营信息化标准
图表:渔业管理信息化标准
图表:渔业服务信息化标准
图表:海陆一体化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
图表:智慧海洋系列解决方案
图表:海陆一体化体系架构
图表:励图高科智慧海洋设计思路
图表:励图高科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产品架构
图表:励图高科智慧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平台
图表:2017-2020年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2017-2020年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2017-2020年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2018-2020年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2017-2020年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图表:2017-2020年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图表:2017-2020年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图表:2017-2020年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
图表:2017-2020年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
图表:投资价值综合评估:海洋信息化
图表:海洋信息化市场机会整体评估表
图表:锐观市场机会矩阵:海洋信息化
图表:2021-2025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预测
图表:进入市场时机判断
图表:锐观产业生命周期:海洋信息化
图表:海底监测网资金投入测算
图表:投资机会箱:海洋信息化
图表:海洋信息化总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