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1)根据生产时选择的原材料的不同,可将玻璃纤维分为无碱、中碱、高碱及特种玻璃纤维;(2)根据纤维外观的不同,可将玻璃纤维分为连续玻璃纤维、定长玻璃纤维、玻璃棉;(3)根据单丝直径的差异,可将玻璃纤维分为超细纤维(直径小于4μm)、高级纤维(直径在3~10μm)、中级纤维(直径大于20μm)、粗纤维(直径在30μm左右)。(4)根据纤维性能的不同,可将玻璃纤维分为普通玻璃纤维、耐强酸强碱玻璃纤维、耐强酸玻璃纤维、耐高温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等。
图表:玻璃纤维的分类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由于不仅具有结构稳定、轻质高强、绝缘性能好、节能保温、减震、抗疲劳、抗腐蚀、成型加工便捷等特点,因此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在风电叶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通信、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工业管罐、航空航天等领域。其中建筑行业的应用占比较高,主要应用于增强混凝土、复合材料墙体、保温纱窗与装饰、FRP钢筋、卫浴、游泳池等。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实现玻璃纤维纱总产量541万吨,同比增长2.64%。受惠于内需市场持续发展壮大,玻璃纤维纱产能及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玻璃纤维纱总产量为624万吨,同比增长15.3%,2016年到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7%。预计2022年我国玻璃纤维纱总产量达652万吨。
随着下游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玻璃纤维的需求量由2016年的250万吨增至2020年的428万吨。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需求量可达474万吨。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玻璃纤维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国内玻璃纤维产量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玻璃纤维的主要生产国。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产量为624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15.3%,占全球玻璃纤维产量的65.68%。
玻璃纤维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坩埚法和池窑法。从产量结构来看,坩埚法是一种传统工艺,俗称坩埚法,俗称坩埚法和池窑法。“两步法”,分为制球和拉丝两个步骤将废弃的玻璃渣融入玻璃球,然后通过电加热溶解拉丝。能耗高,产品质量差。目前,坩埚法的产量占比很小,2021年为7.05%。池窑法是将叶蜡石、白云石等原料磨入窑中,加热熔化后直接拉丝,效率高,产量大,质量稳定,能耗低,是目前主流工艺,产量占比大,2021年达到92.95%。玻璃纤维行业的主要堡垒表现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行业进入门槛高,市场供应集中。根据数据,2021年中国玻璃纤维CR3超60%,CR5为81%。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目前,龙头企业的稳步发展已经形成。成本越低,企业利润率越大。超额收益有利于减少企业负债,进行再融资、产品升级和产能扩张,进一步降低成本,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我国玻璃纤维产业的整体布局相对稳定。玻璃纤维龙头企业规模效益显著,但各有侧重点,构成了各细分行业的不同定位。比如中国巨石粗纱产能排名世界第一,巨石和泰山在风电纱行业优势明显。光远新材、宏和科技、昆山在电子纱/布行业处于领先水平,长海股权占据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主要市场。
图表:2022年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全方位对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锐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service@reportrc.com、010-5716921,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