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7-6018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及主要进入壁垒

时间:2020-03-27  阅读:

一、发展情况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较好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 2018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总规模达到 63,061 亿元,同比增长 14.2%,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 8,079 亿元,同比增长 9.7%,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3.78 万家。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及主要进入壁垒

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领域运行情况来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结构继续调整,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

信息技术服务保持领先, 2018 年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34,7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6%,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 3.4 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 55.1%。其中,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包括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在内的信息技术服务) 收入 10,419 亿元,同比增长21.4%。 软件产品平稳增长, 2018 年全行业实现软件产品收入 19,3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 30.7%。嵌入式系统软件已成为产品和装备数字化改造、各领域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技术, 全年实现收入 8,9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

根据工信部 2016 年编制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体系为主要任务。 预计到 2020 年,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突破 8 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 13%以上,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 30%;软件出口超过 680 亿美元, 软件从业人员达到 900 万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 20 家以上,产生 5 到 8 家收入千亿级企业;产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城市达 20 个以上。 可见我国软件行业发展前景可观,未来我国软件行业整体上仍处于较高速成长期。

(2)发行人具体所在行业领域

发行人所在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中的行业应用软件行业。行业应用软件是指可以在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上运行的针对特定行业业务需求而专门定制的具有该行业独立特征领域知识的应用管理软件。其基于不同领域的规则、特点、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而设计,具有模块化开发模式强、定制程度高、设置灵活、业务针对性强等特点。公司是典型的行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提供专用软件开发服务及解决方案。

从发展进程分析,软件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层次的逐渐加深,一般会体现出软件集成度增加、产品个性化程度增强、竞争壁垒增高、应用产生的价值在总价值中的占比增加等演化规律,软件的行业化应用是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在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深度结合的推进,企业单位出于竞争和自身业务升级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已成为主流趋势。信息化包括国民经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等层次,一般通过硬件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升级改造、通用信息技术的大范围应用、行业专业应用软件系统的整体建设来实现。在大型企业单位信息化过程中,其对专业化、定制化的行业应用软件的需求会拉动行业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市场的增长。

2、发行人业务主要涉及的行业细分领域概况及市场需求情况

发行人业务主要涉及的行业细分领域包括保险信息化领域、政务信息化领域,以及教科文信息化领域、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等其他领域。

(1)保险信息化领域

①保险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自 2000 年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保险消费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保险行业迅速成长。据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由 2000 年 1,596 亿元提高至 2018 年 38,016.62 亿元,增幅达 2,381%,年复合增长率达 19.26%。 2018 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38,016.62 亿元,同比增长 3.92%。保险业资产总量 18.33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9.45%。

尽管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 2019 年第 3 期Sigma 研究报告, 2018 年中国寿险和非寿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分别为 2.30%和1.92%,日本分别为 6.72%和 2.14%,美国分别为 2.88%和 4.26%; 2018 年中国寿险和非寿险市场的保险密度分别为 221 美元和 185 美元,日本分别为 2,629 美元和 837 美元,美国分别为 1,810 美元和 2,672 美元。

2016 年 8 月,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 4.5 万亿元左右,保险深度达到 5%,保险密度达到 3,500 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 25 万亿元左右。 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②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情况及保险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情况

保险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加剧行业竞争。 监管政策趋严倒逼险企调整产品结构背景下保险行业转型期的到来,借助信息化途径对内降低组织损耗、提升运行效率,以及对外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将成为保险企业推动业务创新、谋求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在此背景下,我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保持较高速的增长态势。

根据 IDC 统计,从 2008 到 2017 年,保险行业 IT 服务的投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10%。受到大型保险公司基础建设、数据集中、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新增保险公司 IT 建设等因素的持续拉动,我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规模逐年递增。与此同时,中国保险行业的转型与创新对 IT 市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017 年,中国保险行业总体 IT 投入规模为 225.0 亿元,较 2016 年增长 12.2%,其中硬件的投资仍占有较高的比例,硬件设备(包含网络设备)的投资总和为 157.04 亿元,占总体 IT 投资的 69.78%;软件和服务的投资总和为 68.0 亿元,占总体 IT 投资的 30.2%。根据 IDC 预计, 2021 年中国保险行业 IT 解决方案( 包括软件和服务)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146.52 亿元,2017–2021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2.35%。 2008-2017 年保险行业总体 IT 投资情况如下: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及主要进入壁垒

③保险信息化发展政策环境及趋势分析

在保监会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加强保险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与医疗卫生、道路交通、银行征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扩大行业共享数据来源;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构建以保险功能服务和风险监测为核心的统计指标体系,探索建立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常态化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创新应用,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看出,保险信息化领域发展具备较好的政策环境,预计中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将继续朝着支持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方向发展,核心业务系统将会继续成为重点领域外,保险行业产品与渠道创新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IT 解决方案有望将成为中国保险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投资增长较快的子市场。

(2)政务信息化领域

①我国目前政务信息化存在发展空间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体系的不断互动与融合,政府各级部门在管理、科研、决策等环节愈发需要信息技术提供的有力支持,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从本质上显著提升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政府投资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行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我国国内经济社会对先进政务系统和政务数据开源的需求与欧美发达国家相近,但我国政务信息化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由 OSI(在线服务指数)、 TII(通信基础设施指数)、 HCI(人力资本指数)加权计算得到的 EGDI(电子政务发展指数) 反映一国政务信息化水平, 根据《2018 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 2018年我国 EGDI 指数为 0.6811,在 193 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列 65 位,较上期下降 2位。 各主要国家 2018 年 EDGI 指数对比如下: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及主要进入壁垒

②政务信息化行业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务信息化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国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电子政务的规划、政策等文件,为政务信息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 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等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推进政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总体实现“基本形成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务信息化体系”,“构建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架构”的目标。可见,电子政务市场处于政策红利期,预计未来政务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③政务信息化发展情况

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主体涉及包括多个政府部门,业务主体涵盖包括行政办公、共享灾备、应急指挥、平安工程、数字城市等多个建设领域,市场规模庞大。根据智研咨询数据, 2017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投资规模为 2,861.8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11.4%; 预计到 2020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 3,521 亿元。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及主要进入壁垒

电子政务市场主要由硬件、网络设备、软件和服务构成。其中硬件产品市场份额最大,但其在整体市场占比逐年降低,由 2008 年的 48.9%降至 2017 年的33.57%,降幅明显;软件与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比则快速提升,分别由 2008 年的10.0%、 22.0%提高至 2017 年的 22.74%和 29.23%。 2008-2017 年电子政务市场构成表如下: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及主要进入壁垒

(3)其他主要涉及的信息化领域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稳步推进,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市场保持了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与实现方式,医疗信息化在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加大,区域卫生和公共卫生平台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大型医院的信息系统持续升级,新兴信息技术逐渐扩大应用范围。根据 CCID 统计在国内医疗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 2017 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加速发展, 进一步打开了医疗 IT 成长空间, 2017年中国医疗行业 IT 应用市场销售额为 535.0 亿元,同比增长 13.3%, 2014 年到2017 年持续保持 13%以上的增长率。 2017 年, 由于智能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不断推进, 互联网移动设备不断普及, 2017 年中国医疗 IT 应用硬件市场占比提升到 61.2%,比 2016 年提升了 0.1 个百分点,规模实现 327.4 亿元; IT 服务市场占比也有所提升,达到 16.3%,比 2016 年提升 0.2 个百分点,规模达到 87.2 亿元。

教育信息化发展具备较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态势较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 2016 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 规划》中,要求在“十三五” 期间要完成“三通工程” 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在《2019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教育部提出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全面改善学校网络接入和带宽条件,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到 97%以上、出口带宽达到 100Mbps 以上;全国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新增 1000万个,继续推选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地区 40 个和优秀 200 所。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数据, 2018 年, 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资金规模达 3,132 亿元,同比增长 14.68%,多年保持平稳增长。

除涉及上述行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外,公司还涉及非保险金融、多个公用事业等基础性行业的信息化领域,得益于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新科技革命不断深入,这些行业领域信息化市场发展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 行业技术壁垒

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化领域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特点,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企业的服务对象行业理解能力与研发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以金融行业应用软件领域为例,由于金融机构的架构及业务系统较为复杂,并且行业发展及监管动向变化较快,其管理系统及使用的应用软件需要兼顾可扩展性、集成及整合能力、海量数据处理、数据安全性、故障恢复、互联网互联互通、不间断运行等多个方面。软件提供商只有拥有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才能为用户提供实时、安全、稳定,且能根据需求不断升级软件产品和服务。

2、客户黏性壁垒

行业客户 IT 系统投资通常需要构建在原有信息系统及业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在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具备相应研发能力的情况下, 这些行业内的大型企事业单位更倾向于选择已为自身提供软件系统的供应商,以避免全面替换系统带来的成本增加或客户流失。这将使得行业外新的竞争企业进入本行业时需要面对客户黏性壁垒。

3、 人才壁垒

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化领域技术涉及面广、技术难度高,对行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综合型专业人才的培育必须经过大量的知识体系训练和长期的行业经验积累, 企业面对竞争就必须拥有大量的高综合素质人才作保障。 新的竞争企业想要吸引更多的行业人才,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达成目标。

4、 品牌壁垒

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对行业前沿技术的掌握和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主要在与客户的共同研发及探索中完成。因此,该细分行业更容易被经营多年、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厂商占据,品牌效应在下游客户遴选供应商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金融信息化领域为例,金融行业面对的客户数量多,范围广,涉及资金规模巨大,对交易和管理系统软件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较高。金融机构在选择软件供应商时通常较为谨慎,对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的软件企业通常需要较长的考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