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7-6018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时间:2020-01-14  阅读:

 

1、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由于面临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我国制定了节能减排的大战略,逐步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提出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中国自行车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力争全行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工业总产值到2015年突破1,000亿元,电动自行车出口大幅增长。2010年至2012年期间,电动自行车被纳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推动了电动自行车在农村市场的销售,引导一线品牌企业扩大规模,改善产品质量,提升发展水平。

(2)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成为主旋律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急需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1992年,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宗旨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1997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在《京都议定书》中,明确提出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各国责任的承担以及实现机制。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2008年,G8峰会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起,努力争取实现在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的总量下降8%。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电动自行车行业符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发展前景光明。

(3)经济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10,493元和3,254.90元上升至2014年的29,381元和9,892元。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人民生活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在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收入超3,000美元的中高收入人群正在不断增加,购买力水平大大增强。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层次也不断提升,消费意识(品牌意识、体验意识、文化意识等)进一步增强,为品牌电动自行车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城镇化进程加快

2014年我国城镇化的水平为54.77%,加快城镇的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城镇化发展不仅意味着市场容量扩大,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结构的变化,这就促使电动自行车企业要积极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在拓展市场的同时加快调整,不仅是对产品的调整,也包括营销的调整,更要加快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5)生产企业普遍重视自主品牌和创新发展的趋势

未来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品牌和创新成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需要重视科技和研发,树立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的理念,加快调整,逐渐适应依靠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新模式,努力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保持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和长远措施。

2、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品牌创新能力不强

电动自行车品牌的形成是经过市场竞争的长期考验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近年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并逐步加大产品设计与开发力度,国内已形成一批品牌电动自行车企业群体,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品牌意识及推广能力不强,研发投入相对不足,行业跟风模仿比较普遍,这与我国作为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2)市场集中度较低

由于电动自行车的生产进入门槛较低,致使行业内企业众多,持有有效生产许可证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为1,050家6,市场集中度不高。电动自行车行业厂家多、分散,企业总体装备水平低、规模小,制约了行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继而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行业亟需升级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